您现在的位置: 腹胀腹痛 > 小儿腹泻 > 正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五医孩子腹泻用这些中医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4 16:43:12

随着天气渐凉,很多家有幼童的家长会发现,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发生腹泻,甚至因此导致发热、感冒等病症。

中医认为,泄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发病率为高。“小儿脏腑非常娇嫩,无论从外形还是精气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脏腑的功能相对较柔弱,抵抗能力弱,经受不了外感的寒邪从而发病。”

山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郭骞介绍,小儿泄泻相当于西医学腹泻病。在中国,腹泻病是小儿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脾胃虚弱最易导致腹泻

腹泻病在西医的临床分类有以下几种:按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按病情分为轻型、重型。但从中医讲,小儿泄泻发生的常见原因主要归为三种,分别是“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不同分型的泄泻,证候表现有所不同。治疗上,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只要让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止。

“感受外邪”是因为小儿的脏腑娇嫩,冷暖不知自己调节,容易被外邪侵袭而发病。中医所说的“六淫”中,风、寒、暑、热等邪气常常与湿邪相合,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影响脾脏发挥正常功能,人体内湿气太盛导致腹泻。“伤于饮食”是因为小儿脾胃先天不足,消化食物的能力弱,如果吃奶过多、吃过量的生冷瓜果和油腻的食物、增添辅食过早或过多、饮食不洁等,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

“脾胃虚弱”是因为幼童的胃肠道功能比较弱,消化食物的能力不强。中医认为,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一旦脾脏虚弱,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就会导致泄泻。

各种泄泻中医都有方子

郭骞认为,不同证型的小儿泄泻有不同的表现,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常见的包括:

伤食泻:表现为患儿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患儿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疗方法是消食导滞,临床可以采用保和丸加减使用。

风寒泻:表现为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患儿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治疗方法是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临床上会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泻:表现为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患儿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方法是清热利湿。临床上可以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脾虚泻: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治疗方法是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临床上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表现为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患儿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方法是补脾温肾,固涩止泻,临床多采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治疗湿热泻、伤食泻时,中药汤剂宜温服,但在治疗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时,中药汤剂宜热服。”郭骞特别提醒家长千万不能根据孩子的表面症状“对号入座”,甚至“照方抓药”,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请有资质有经验的中医师明确诊断后辨证施治。还可以试试推拿艾灸。

“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食物排出体外,治疗小儿腹泻时不应急于止泻,更不要给小儿滥用止泻药和抗生素。”郭骞说,对于小儿泄泻,中医除了内服药外,还可以使用推拿、外治、艾灸等法治疗。比如给孩子贴“腹泻贴”,一般贴于神阙、中脘等穴。

此外,推拿、艾灸疗法也要根据小儿腹泻的类型和程度有不同选择。伤食泻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湿热泻,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脾虚泻推三关,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脾肾阳虚泻用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到2次。

对于那些脾胃虚弱的孩子来说,平时饮食就要节制,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瓜果冰冻食物,哪怕是炎热的夏天。还要注意进食卫生,不吃不洁变质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小儿脾常不足,可适当吃一些红豆、扁豆、山药、红枣等健脾养胃,适量添加玉米、小米、南瓜等粗粮。食疗方面,如将淮山药磨成细粉,与米粉按1:2的比例混合煮粥,可预防因泄泻而发生的脱水,一天1次,1周为1个疗程;也可用鲜山药加糯米煮粥喝,既滋补脾胃又可起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另外还可制作茯苓大枣粥,做法为:取茯苓粉3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放入锅中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入煮成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zhangfutong.com/xefx/9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腹胀腹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