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腹胀腹痛 > 婴儿腹痛 > 正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五医小儿腹泻知多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8 16:05:20
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患者医生、医生,快给孩子看看吧,怎么又拉肚子了,吃的已经很注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好的,宝妈,别着急。

医生腹泻病是小儿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山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郭骞就从中医角度和大家聊一聊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和保健。小儿泄泻相当于西医学腹泻病。泄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发病率为高。

腹泻病在西医的临床分类有以下几种:

按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按病情分为轻型、重型。从中医讲,小儿泄泻发生的常见原因有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与脾肾阳虚。不同分型的泄泻,证候表现有所不同。中医辨证思路主要在于辨常证和变证。治疗上,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若使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止。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胃。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主要分以下证型:常证:1、伤食泻证候表现: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加减。2、风寒泻证候表现: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3、湿热泻证候表现: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4、脾虚泻证候表现: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5、脾肾阳虚泻证候表现: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变证:1、气阴两伤证候表现: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候表现: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外治、艾灸等法治疗。

中医特色治疗1、湿热泻、伤食泻: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中药汤剂宜热服。2、“腹泻贴”:贴于神阙、中脘等穴。3、推拿、艾灸疗法。伤食泻: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湿热泻: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脾虚泻:推三关,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脾肾阳虚泻: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3、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4、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避免腹部受凉。(二)饮食指导1、饮食以素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等,哺乳患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2、伤食泻患儿应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3、脾虚泻患儿可食三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4、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三)情志调理1、多给患儿交流、接触,减轻患儿不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2、鼓励年长患儿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3、指导家长掌握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zhangfutong.com/yeft/9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腹胀腹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