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腹胀腹痛 > 右上腹痛 > 正文 > 正文

春季谨防ldquo慢性rdquo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0 16:21:14
“慢性”流行性腹泻是指猪场曾经爆发过流行性腹泻并且稳定之后,猪场每隔3-4月就出现反复爆发,产房跳跃式出现零星散发的情况。一般头胎母猪或者奶水不好的母猪多发,仔猪各个日龄都有可能发病,10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后一般症状较轻,不会死亡。一、“慢性”流行性腹泻是目前猪场最常见的流行性腹泻爆发的模式。具体特征如下:?不同日龄的产房仔猪都有可能发病;猪场呈波动性爆发,产房内零星散发。?一般头胎母猪所产仔猪腹泻发病时间早,而且较严重;?奶水不好的母猪,仔猪发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二、“慢性”流行性腹泻爆发的原因:?免疫抑制因素。霉菌毒素季节,母猪体内霉菌毒素的蓄积或者猪场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不稳定,导致母猪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水平降低,更多的亚群母猪出现。母猪免疫力降低,PED感染(返饲、自然感染等)或者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不足,进而导致母乳中针对PED的抗体含量不足。?低免疫力的母猪产后,没有足够的初乳提供给仔猪,初乳中的IgA(抵抗PEDV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在仔猪体内只能持续3,5,7天,之后仔猪没有抗体保护,就有可能被PEDV感染。?怀孕母猪的乳房在产前(10天左右),没有变得饱满,产后初乳和常乳分泌不足。?另外母猪在怀孕期采食了过多含有抗生素的饲料,或者饮水中含有过多的氯消毒剂,也有可能导致其胃肠道不健康,粘膜免疫功能下降。三、如何控制“慢性”流行性腹泻短期措施?做好发病期的消毒工作,喷撒畜舍环境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安,有效吸潮去湿,保持栏舍干燥,种植有益菌,降低仔猪群感染压力。?及时对患病仔猪采取措施,10日龄以内爆发流行性腹泻的仔猪,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首先应重点做好母猪饲养管理,确保泌乳量足,可在母猪日粮中添加2%牲命1号;其次做好保温措施,温度控制在32度左右;最后,给腹泻仔猪灌服护仔安,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绒毛,促进患病猪康复。10日龄以上的仔猪即使爆发流行性腹泻,一般也不会死亡,并且会慢慢恢复,采取措施可同上。?通过给母猪提供舒适的环境、充足的氧气、迅速恢复母猪采食量来保持母猪健康,提高母猪泌乳量,建议在母猪日粮中添加2%牲命1号,有效供给母猪泌乳所需的关键性营养物质,提高母猪奶水质与量,母猪常乳中的IgA可以保护在整个哺乳期不感染PEDV。?尽可能采集多的初乳(仔猪不发病的健康经产母猪),并在仔猪产后6h内给仔猪人工灌服(健康的经产母猪的初乳可饲喂头胎母猪所产仔猪)。长期措施?控制猪场慢性流行性腹泻的长期措施,首先要减少猪场免疫抑制因素。当遇到蓝耳病不稳定情况时,控制蓝耳病的爆发,建议在流行性腹泻高发期,全场日粮中添加0.5%奥得曼A,有效提高猪只机体溶菌酶水平,显著增强猪只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杀灭体内病原。?在母猪怀孕料(后期80-天)和哺乳料中长期添加牲命1号,有效促进母猪胃肠道健康,使粘膜免疫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母猪产前乳房饱满,母乳充足。仔猪能够从初乳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并能在常乳中获得更多的IgA。通过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降低产房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概,充足的母源抗体给仔猪的保护可以一直持续到保育中期,减少疫苗免疫的次数和药物的使用剂量。?后备母猪利用自然感染或者人工返饲的方法控制猪场的流行性腹泻病毒,使后备猪在第一次配种分娩过程中,母乳中就含有抵抗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体(IgA)。?完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引种、禁止外来运猪车、饲料车的进入等手段防止病原的传入;对员工活动和工具流动进行严格管理,防止病原在产房之间传播;加强环境控制,每周1-2次在畜舍地面喷撒护舍安,干燥栏舍,调节畜舍微生态平衡,降低感染压力。保持产房合适的温度以及保持环境干燥整洁,降低爆发流行性腹泻的风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zhangfutong.com/ysft/883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腹胀腹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