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免疫。母猪在怀孕期间,使用C型魏氏梭菌菌苗免疫,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初产或第二胎怀孕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免疫一次,用C型魏氏梭菌菌苗肌内注射5-10毫升/次;对3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可在产前15天一次肌内注射3-5毫升/次。
(3)药物预防。小猪初生但还没吃初乳前,每头小猪口服青霉素钾和链霉素各20万单位,连服2-3天,1次/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也可口服强力霉素、复方阿莫西林。在常发本病的猪场,在仔猪产出后,立即给整窝仔猪肌注硫酸头孢喹肟、止血敏等,1-2毫升/头,2次/天,连用3天,并适当口服人工补液盐或葡萄糖,防止机体脱水,增强抵抗力。如条件允许,每头猪每千克体重注射3毫升抗仔猪红痢血清,可获得更好的保护作用。
(3)仔猪副伤寒
病因: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临床多见慢性型坏死性肠炎。本病常发于日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60-日龄仔猪。虽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阴雨潮湿、寒冷和季节交替时。病猪体温多升高,出现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丝和假膜,有的病猪还表现咳嗽,个别会出现皮肤疹块。
防治:对30日龄以上的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肌内注射1毫升,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发病猪使用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4)仔猪痢疾(猪血痢)
病因:猪痢疾(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亚急性和慢性粘液性下痢为主要临床特征。虽然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的是50-90日龄的猪。
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就于数小时内死去。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粪,食少,体温升高至40-40.5℃,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喜饮,消瘦,虚弱,共济失调。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粘液的稀粪,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停滞而成为僵猪。
对策:可用0.5%痢菌净液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内注射,或用红霉素每千克体重1-3毫克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同时进行补液、强心。
2、病毒性主要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
病、猪蓝耳病、猪轮状病毒引起
(1)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母猪常出现发热、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症状;仔猪表现出异常呼吸困难症状和高死亡率,多在出生时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正常分娩的仔猪,多于2-3日龄发生仔猪红痢,而早产仔猪往往腹泻更严重,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异常困难,糊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稀便,部分便中带血。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能退热、抗菌、净化病毒、病后机体恢复。
使用疫苗是目前预防、控制本病最有效可行的办法。国内外已研制了多种灭活苗、弱毒苗。对无病的猪场及养猪户,在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接种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灭活苗,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每年3次。对发病猪场及养猪户,在控制不了疫情的情况下,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接种一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所产的仔猪断奶后1天和断奶后1个月,各接种一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仅
限3-18周龄仔猪控制不了疫情时才应用,仔猪断奶后1天和断奶后1个月各接种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
(2)轮状病毒病
病因:猪轮状病毒病多发生于10-60日龄仔猪,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猪的传染病。仔猪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食或少食,常有呕吐,出现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下痢,快速脱水等。成年猪与育成猪多为隐性感染,是引起猪胃肠炎的常见病因。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
药物,可减少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发病后停止哺乳,立即自由饮用含葡萄糖-甘氨酸的电解质流液,或静脉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3%-10%的碳酸氢钠溶液,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脱水与酸中毒。构建并保持良好的猪舍小环境,防止贼风出入,维持相对恒定的温度。
(3)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
病因:多由患非典型猪瘟的母猪感染而来。患非典型猪瘟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哺乳期内多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便会出现体温升高,一般达到41℃以上,不食或少食,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到黄色,后期排粪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多方治疗均无效,约1周后死亡。
而感染伪狂犬病的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发病率20%-40%,致死率10%-20%。
防治:两种病均有病毒引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做好免疫是预防的根本。要根据当地疫情规律、抗体水平、猪群健康状况、所选疫苗类型等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个性化”免疫程序,并规范免疫操作,做到不漏免。有条件的地方和猪场,还应及时进行病原抗体检测,评价免疫效果,不断修订和完善免疫程序。
3、原虫感染主要是球虫、类圆线虫病
(1):球虫病
病因:多发生于8-15日龄的仔猪,感染球虫病后,也会出现腹泻症状。一般在10日龄前后出现腹泻,粪便多呈白色或黄色,粥样到水样,但一般见不到血便。腹泻的仔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同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
防治:仔猪与成年猪不可混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仔猪球虫病可口服或肌内注射增效磺胺,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连用5-7天。此外,盐酸氯苯胍、莫能霉素、马杜拉霉素、“三字”球虫粉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2)类圆线虫病
病因:仔猪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寄生线虫病,15-30日龄仔猪感染率高,60-90日龄猪逐渐减少。多流行于雨季和夏季,猪圈不洁且潮湿时更易发生。大量幼虫寄生于仔猪肺部时,常会引起湿疹、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而大量类圆线虫成虫寄生于仔猪小肠时,即会发生呕吐、腹痛、消瘦、贫血、下痢,粪便中带有血液或粘液,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充血、出血和溃疡。
防治:经常消毒,保持猪舍环境干燥、清洁。治疗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噻苯咪唑口服或拌入饲料投服,可驱除全部虫体。
二、非传染性包括母猪方面、仔猪方面、环境方面
1、母猪方面主要由围产期综合症引起
病因:a、乳房水肿、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症或少乳;b、便秘、厌食;c、骤然换料;d、母猪不洁;e、初生重太轻;f、霉菌毒素。
防治:a、加强围产期管理,母猪怀孕95天开始使用哺乳料;b、做好卫生管理,严禁用发霉变质的原料,特别要注意玉米、麸皮。
2、仔猪方面
病因:a、贫血、低血糖;b、没有吃到初乳;c、应激;d、寄养不当;e、诱食补饲不当。
其中仔猪营养性腹泻发生率在20-80%,是多种不利因素诱导,致使仔猪机体产生生理性紊乱,表现为呕吐、大小便失禁,呈水样稀薄粪便喷射而出,食欲消退、精神萎靡;后期脱水、贫血,多见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指压无弹性、共济失调;救治不及时可继发全身症状,器官衰竭、自体酸中毒而死亡。
防治:a、改善母猪饲养环境,及时清扫粪便,保持母猪舍内清洁,注意通风。b、减少母猪对毒物的摄取量:降低饲料中的重金属、抗生素的用量,采取措施控制霉菌毒素的含量。c、添加中草药制剂调理脾胃,提高抗病力。
3、环境方面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
病因:多发于1-10日龄的仔猪,处在此日龄段的仔猪,多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出现腹泻。通常首先见呕吐,继而出现急性水样腹泻,粪便多呈黄绿色或灰褐色,伴有絮状凝乳快。仔猪快速脱水,消瘦,食少或不食,预后多死亡,即便不死的仔猪,也因生长停滞而成僵猪。
防治:每到冬春季节,对所有待产的母猪,于分娩前30天,使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后海穴注射3毫升,可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一旦出现本病,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在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消炎的同时进行补液,也是控制死亡的好办法。补液可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30毫升,维生素C毫克,维生素B6毫克,一次静脉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
朱师傅:未来12年引领第三代饲料创造万亿市值朱师傅徒步公里约会可可托海朱师傅赣州黄金工厂三期浓缩饲料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朱师傅无抗时代来喽,教你一张图看懂她!饲料无抗时代正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朱师傅无抗营养解决方案来喽!!朱师傅拳头产品《好汉金刚》荣获无抗饲料产品匠心奖!中国猪业生态赋能大会:朱师傅中国品牌、产品双双获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zhangfutong.com/ysft/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