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
脐疗对于小儿腹泻有奇效,使用方便、疗效迅速。以下方子,整理自高树中老师《中医脐疗大全》一书,希望对各位爸爸妈妈们有所帮助。
脐疗,顾名思义就是用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神阙),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小儿好动,配合度低,脐疗方便安全,药力持久长效,不失为一个家用的好方法。注意,脐疗方虽简单,也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使用。
01
三香散
丁香木香小茵香吴茱萸各g,食盐g。
将前4味药捣碎,与食盐混合,放铁锅内共炒,以能闻到香味为度,不可炒焦,迅速放入黑布袋内(20x10平方厘米大小)。
放肚脐上,上盖毛巾等物,以免热量迅速下降,约半小时即可,每天1次,每料药物可用3天。
02
腹泻灵
木香肉桂丁香各等量
研细末。
每用5一6克,醋调外敷肚脐,24小时换药1次,3日为1疗程。用于婴幼儿腹泻。
03
丁桂散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丁桂儿脐贴吗?
丁香肉桂各等量
为末。
每次用2-3克,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涂脐上,伤湿解痛膏覆盖,每日1次,连用3日为1疗程。用于风寒泻。
04
三黄粉
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
为细末。
用大蒜液调成糊状(每次用5克),涂脐上,蜡纸覆盖,纱布带固定,每日1-2次,3日为1疗程。用于湿热泻。
05
芒硝
芒硝20克
研细末。
敷脐,纱布固定,每日2次,3日为1疗程;夹有寒湿者加丁桂散3克;夹有湿热者加三黄粉5克。用于伤食泻。
06
苍藁散
苍术30g藁本15g
共研细末,备用。
取适量用唾液调和,纳脐中令满。膏药或胶布固封,24小时换药1次。用于风寒泻。
07
30方
槟榔20g良姜10g
碾细末装瓶备用。
取药末适量填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用于小儿腹泻、腹胀、纳差、大便夹有白色乳块,或有食物残渣,舌苔垢腻者。
08
38方
制香附50g
研末,加米酒调成干糊状,傲成小饼,用纱布包裹。
待小儿入睡后外敷神阙,每次4~6小时:白天艾条
施灸神阅、天枢、足三里,每穴10分钟,每日3次,轻者1日,重者2一3日即愈。用于小儿慢性腹泻。
09
44方
吴茱黄20克
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糊状。
敷在脐周,以神阙穴为中心,范围包括下脘穴、天枢穴、气海穴,上盖塑料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泄泻。
10
45方
胡椒适量
研细末。
敷脐,胶布或麝香虎骨膏或布带固定,4一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小儿腹泻。
11
b1方
云南白药1g
60%-70%酒精调成糊状。
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或麝香虎骨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3-4天为1疗程。用于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12
54方
清凉油1盒
每用少许涂擦患儿神阙穴和长强穴,每日2次。用于小儿腹部受凉而引起的寒泻(非细菌性腹泻),止泻效果明显。
13
61方
大蒜1一2片
放热灰中煨熟,去皮捣烂如泥状。
温敷脐部,固定。用于小儿腹泻。
14
十香暖脐膏
十香暖脐膏或狗皮青(成药)1帖
烘热。
贴神阙穴。用于婴幼儿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
15
24方
伤湿止痛青或伤湿解痛膏或消炎止痛膏任选一种。
剪成4x4(厘米)方块状。
对准患儿肚脐中央贴牢,半天换1次,泻止后再贴2天,以巩固疗效。用于轻型婴儿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大便稀薄或成蛋花祥,黄绿色,一天5-10次,一般情况正常。中医辨证属虚寒型者。
细心的妈妈们一定会发现,不同的脐疗方对应着不同证型的腹泻。
比如丁桂散用于风寒泻,三黄粉用于湿热泻,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知道宝宝腹泻的证型呢?
腹泻时,我们最容易见到的宝宝的便便,又在提示着我们什么呢?
周五晚八点,让谭文慧医生来告诉大家,怎么样从观察宝宝的便便,来帮助判断宝宝腹泻的证型。除此之外,谭医生还将教大家怎么运用小儿推拿和食疗,来改善宝宝的胃肠消化健康哦~
本课程已被千聊直播间挑选为精品课程,
进入千聊APP首页—推荐即可查看报名。
主讲人
医院按摩科住院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师从小儿推拿专家陈红蕾老师及岭南正骨流派林应强教授、吴山教授,医院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家庭医生》特约撰稿人。
擅长运用小儿推拿、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治疗小儿发热、口腔溃疡、头痛、厌食、腹泻、便秘、夜寐不安等疾病。
你将学到
小朋友正常的便便是什么样的?
不同的便便说明了孩子身体的什么问题?
出现问题时,妈妈应如何处理?
时间
年7月28日晚8点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zhangfutong.com/cqft/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