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是说,从娘胎里出来后,全靠它了。脾胃就像是我们人体的“树根”,调养好脾胃,养好身体的“树根”,才能健康长寿,享受美好的时光。
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不规律,生活的不健康,还有生活的压力大,生活繁忙,节奏快,很多朋友都会出现脾胃虚弱的表现。最常见的就是腹胀、不想吃饭、大便不成形等等。一去看中医,大夫就会说,你是脾胃虚弱了。
那么,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有没有办法自己调理呢?
我们先简单滴按照症状归纳一下中医的分型:第一个: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第二个: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感,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第三个:中气下陷:
如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第四个:脾阴不足:
脾阴虚有很多症状,比如口干,心情烦躁,大便不通,没有食欲,经常恶心,舌苔泛黄,手足发热,心烦,消瘦等。
脾胃是人体一个重要器官,中医来说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来源。
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为人身之本,脾胃伤侧元气衰。元气衰则病便可发生,脾胃之气也叫中气,就像轴一样,轴运轮转,是人体器官平衡固定起了重要作用。
脾胃虚弱的原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
在中医中,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
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依赖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为“后天之本”
脾胃虚弱和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者湿邪久居,损伤脾胃等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厨房里的几种食材,虽然简单,却很好用、方子:党参5g、薏米30g、扁豆30g、淮山药60g
适合症状:脾气虚(疲倦、胃口不好、舌苔薄白)
2、方子:麦冬20g、淮山药60g、石斛0g、百合30g
适合症状:脾阴虚(胃阴不足)(胃口不好、口干、疲倦、大便干、舌苔淡红)
3、方子:芡实30g、莲子30g、红参2g(党参5g)、生姜0g
适合症状:脾阳虚(怕冷、大便稀溏、容易拉肚子、舌质淡、舌苔少)
4、方子:黄芪30g、山药60g、党参5g、莲子30g、大枣6枚
适应症状:中气不足
上述方子单独熬成药粥,也可以加大米、小米等熬粥,或者熬成药茶,一天一次。
粥就是稀稠全部吃完,茶,就是光喝汁水。
艾灸也能凑奇效下面介绍一种穴位艾炙疗法,每天炙一炙,可以缓解治疗你的症状。
.艾灸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0-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艾灸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0-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2.足三里穴艾灸祛湿,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0-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丰隆穴艾灸祛湿,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一个好的心情能够有效的提高胃口和身体的消化能力。所以脾胃调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肠胃系统正常的工作。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感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zhangfutong.com/yeft/10656.html